前日上午,门口来了一位高大魁梧的小伙子,将我们店里的油条、豆浆和馒头每一样都点了一份。
站在门口,细细咀嚼,频频偷觑,踟蹰良久。
后来我炸完油条上楼写写划划去了。
老伴平日是个一心不能二用的人,可她偏偏习惯一边打豆腐脑,一边与客人唠嗑,却从不关心收款的。
小伙子走后,坐在门口喝豆腐脑的另一位熟客说,刚刚那位又高又壮的帅哥好像多付了。
老伴打开手机一查,大惊,果然多出三十块!老伴和那位素昧平生的小伙子只有过简短的交流,单知道他刚下飞机,来自千里之外的白山黑水。
祈望他能看到这篇拙文,对于他的跨越大半个中国来看我,敝人感激涕零又愧疚不已。
几年来我从不敢公开地址,但总有热情善良的外地朋友跋山涉水、兜兜转转而来。
在此,馍叔恳请以后远道而来的小朋友万勿偷偷付款!敝人将寢食难安!我这辈子近墨香而远铜臭。
比起金钱,我与你们这些气味相投的宝贝因汉字而结下的情与义才是无价的。
所谓情义,不是赠予名贵的五花良马,也不是赠予稀世的千金狐裘,所谓情义,也许只是你赠予的一个浅笑,却扰动了我的心海,也许只是你赠予的一句暖言,却点亮了我的世界。
“三八”妇女节那天,刚开门,便迎来了一位本地网友。
这位又高又瘦的大朋友不知是从何年何月开始关注我的,单知道他住在城南。
每隔数日便早早地专程骑着自行车绕行到城北,每次来买一大包馒头,抑或一大袋油条。
返家途中便迫不及待地现身于我的粉丝群里,一边自豪地对着天南地北的网友晒他手中的油条或馒头,一边绘声绘色地将我与他之间的寥寥几句对话一字不漏地演绎一番。
为了证明馒头好吃,这个老好人还会不吝溢美之辞,用夸张的语气说,他坐在馍叔的店门口一口气炫了八个馒头呢!
与其说是爱馍,不如说是他热爱汉字的爱屋及乌,每次他在我的评论区留言,忽如春蚕产卵一般,一产便是呼啦啦好几条热气腾腾的长文。
他对汉字的炽爱盛满了腹腔和胸腔,眼看便要从口腔漫溢出来了,急切地渴望分享出去,于是有一日他便赠予我一本厚重的文字学书籍,叫做《字源谈趣》。
“三八” 节这天,他来买了十根油条,转身便骑着单车给住在离城二十里地的樊口古镇的老母亲送了过去。
不知过了多久,忽见他骑着空车又折返回来,我以为他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东西,却见他跑上前来,急切地对我老伴说: ”刚才忘了一句话。
嫂子,节日快乐!”
江南好,写于乙巳仲春之十七
评论0
暂时没有评论